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意思

2025.08.22 16:55

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导致的黄疸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3到7天内出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母乳性黄疸通常是良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疸会逐渐减轻并消失。

这种黄疸的发生与母乳中某些成分的代谢有关,尤其是母乳中的某些脂肪酸和胆红素的代谢。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地处理体内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发黄疸。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的关系密切,但并不意味着母乳喂养不安全。实际上,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健康有诸多益处,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免疫支持。大多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会在几周内自行消退,通常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在处理母乳性黄疸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和变化情况。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症状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同时,保持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家长可以通过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重和喂养情况,确保其摄入足够的母乳。若发现新生儿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或体重下降,应立即咨询医生。虽然母乳性黄疸通常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通常不需过于担忧,但保持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和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