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在病情观察中中医的四诊方法有哪些

2025.09.02 16:43

在病情观察中,中医的四诊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这四种诊断方法相辅相成,通过多角度收集病情信息,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是中医临床诊断的核心手段。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判断病情。神色反映脏腑气血盛衰,如面色苍白多属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为阴虚阳亢。舌诊是望诊的重点,舌质、舌苔的变化能提示病性、病位,如舌红苔黄多为热证,舌淡苔白多属寒证。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如语言低微多为气虚,咳嗽声重可能为外感;口臭或排泄物异味可提示脾胃湿热或脏腑功能失调。问诊涉及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通过询问寒热、汗出、饮食、二便等情况,辨别病因病机。切诊以脉诊为主,通过触摸脉象的浮沉、迟数、滑涩等变化,判断气血阴阳状态,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

运用四诊时需注意整体与局部结合,避免片面依赖单一诊法。望诊需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光线干扰;闻诊要排除环境气味的影响;问诊应语言通俗,避免诱导性提问;切诊要求环境安静,患者情绪平稳。四诊信息需综合分析,如脉症不符时需进一步辨别真假。不同体质、年龄、性别的人群表现可能存在差异,诊断时需结合个体特点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