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首先做些什么

2025.03.07 20:05

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首先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监测心电图、准备急救药物和器械。具体分析如下:

1.评估生命体征: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护士应立即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这些数据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评估过程中需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心肌梗死病人急救的关键步骤。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选择上肢大静脉,确保药物和液体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建立静脉通道后,需固定好针头,防止脱落,并密切观察输液情况。

3.给予氧气吸入: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缺氧症状,护士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通常采用鼻导管或面罩,氧流量根据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气吸入有助于改善心肌供氧,减轻心肌损伤,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4.监测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和监测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护士应迅速连接心电图机,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电活动。通过心电图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监测过程中需注意电极片的粘贴位置和导联线的连接。

5.准备急救药物和器械:心肌梗死病人病情变化迅速,护士需提前准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器械包括除颤器、呼吸机等。护士需熟悉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使用。

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护士需迅速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在整个过程中,护士需保持冷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