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

2025.09.11 19:34

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常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项背强几几。具体分析如下:

1.头痛发热:太阳中风证初期多见头部胀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后枕或前额,伴有持续低热或自觉发热感。发热程度一般不高,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与外感风寒后营卫失调相关。头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紧束感,遇风加重,静卧稍缓。

2.汗出恶风:患者常自汗出,汗量不多但持续不断,皮肤湿润。恶风表现明显,轻微风吹即感不适,甚至需避风而卧。汗出后症状不缓解,反而因腠理疏松导致风邪更易侵袭。此症反映卫阳不固,营阴外泄的病机特点。

3.鼻鸣干呕:鼻塞流清涕,呼吸时鼻腔有鸣响音,多因风寒袭肺、肺气失宣所致。干呕多为胃气上逆的表现,程度较轻,偶有恶心感,但少有实际呕吐物。此症提示风邪外束,影响肺胃气机升降。

4.脉浮缓:脉象轻取即得,位置表浅,搏动和缓无力。浮脉主表证,缓脉反映营卫不和,二者结合为太阳中风证的典型脉象。诊脉时需注意与太阳伤寒证的浮紧脉相鉴别。

5.项背强几几:后颈部及背部肌肉拘急不舒,活动受限,低头转侧时牵掣疼痛。此症因风寒客于太阳经,经气不利所致,严重者可出现板滞感,但无显著红肿热痛。

太阳中风证需与伤寒证鉴别,避免误用辛温峻剂。治疗期间避风寒,忌食生冷,保持适度休息。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神昏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