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为什么手足口病治疗后会脱指甲

2025.09.10 17:09

手足口病治疗后出现脱指甲的现象,可能与病毒感染后甲床受损或暂时性生长停滞有关。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但部分病例在恢复期会出现指甲脱落,这与病毒直接侵袭或免疫反应导致的甲母质损伤有关。

手足口病病毒可能影响指甲的生长结构,尤其是甲母质。甲母质是指甲生长的关键部位,若受到病毒或炎症反应的影响,可能导致指甲暂时停止生长或结构异常。随着病情恢复,受损的指甲逐渐脱落,新指甲会重新生长。这种现象通常在感染后1-2个月出现,属于暂时性改变,无需过度担忧。部分病例可能与高热或营养消耗导致的代谢异常有关,进一步影响指甲健康。

出现脱指甲时,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撕扯或强行剥落指甲,防止继发感染。观察新指甲的生长情况,若长时间未恢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就医检查。日常需加强营养支持,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促进指甲健康生长。手足口病康复后,脱指甲通常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耐心等待新指甲完全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