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什么叫出血性倾向

2025.07.21 09:03

出血性倾向是指机体在轻微损伤或无明确外伤情况下,出现异常出血或难以止血的病理状态。这种倾向可能表现为皮肤瘀斑、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或术后出血延长等,反映凝血功能、血管完整性或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的异常。

出血性倾向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的失调。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例如血友病患者因Ⅷ或Ⅸ因子缺陷导致关节反复出血。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异常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表现为皮肤点状出血或鼻衄。血管壁脆性增加如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也会引发毛细血管渗血。某些药物如抗凝剂或肝病导致的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可能进一步加重出血风险。遗传性疾病如血管性血友病或获得性因素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均可能成为诱因。

评估出血性倾向需结合病史、家族史及实验室检查如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外伤后需及时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补充凝血因子或输注血小板,长期管理需针对原发病治疗。日常活动中需防范磕碰,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