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妊娠期子宫变化的特点有哪些

2025.09.29 12:03

妊娠期子宫变化的特点有体积增大、肌层增厚、血流量增加、宫颈软化、宫缩活动增强。具体分析如下:

1.体积增大:妊娠期子宫从非孕期的梨形逐渐变为球形,后期呈长椭圆形。宫腔容量由未孕时的约5mL增至足月时的5000mL以上。子宫重量从50克增至1000克左右,主要因肌细胞肥大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子宫增大以宫底部最为显著,妊娠12周后超出盆腔,20周达脐平,36周接近剑突下。

2.肌层增厚:子宫肌层由平滑肌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妊娠期肌纤维数量虽不增加,但单个肌细胞长度可增长10-12倍,直径增粗2-7倍。肌层厚度早期增至2.5cm,中晚期因宫腔扩张逐渐变薄,足月时约0.5-1cm。肌层内血管及淋巴管增生,形成网状结构以适应胎盘血流需求。

3.血流量增加:子宫血流从非孕期的15-20mL/分钟增至足月时的450-650mL/分钟,约占心输出量的10%。血流增加主要分布于胎盘附着区域,螺旋动脉重塑为低阻力血管床。妊娠晚期子宫动脉直径扩张至非孕期的2倍,血流速度加快但压力降低,确保胎儿供氧。

4.宫颈软化:宫颈结缔组织在孕早期即出现水肿,胶原纤维重组并减少,粘多糖含量增加。宫颈硬度逐渐降低,妊娠晚期呈紫蓝色,长度缩短至2.5cm以下。宫颈腺体增生并分泌粘液栓,防止宫腔感染。临产前宫颈管消失,展平率达80%以上。

5.宫缩活动增强:孕12周起出现不规则无痛性宫缩,频率随孕周增加。收缩由宫底向宫颈扩散,压力低于25mmHg。足月时宫缩强度增至50-60mmHg,持续时间延长至30-60秒,形成有效产力。宫缩间隙期子宫血流恢复,避免胎儿缺氧。

妊娠期需定期监测子宫大小及宫缩频率,异常出血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站立,保持合理体重增长。注意观察宫颈机能不全迹象,如孕中期无痛性宫口扩张。合理补充铁剂预防贫血,保障子宫血流灌注。出现规律宫缩未足月时需鉴别先兆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