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怎么判断有没有骨折

2025.09.15 22:25

骨折的判断依据包括剧烈疼痛伴随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及皮下淤血、患处畸形或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功能障碍或负重困难。具体分析如下:

1.剧烈疼痛伴随活动受限:骨折后患处会出现持续性锐痛,触碰或移动时疼痛加剧,甚至导致肢体无法正常活动。疼痛源于骨膜神经受刺激和周围软组织损伤,若静息时仍感剧痛且止痛药效果有限,需高度怀疑骨折。

2.局部肿胀及皮下淤血:骨折会导致周围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并快速扩散至皮下,表现为明显肿胀和皮肤青紫。肿胀通常在伤后数小时内加重,淤血可能随时间扩散至远端,与单纯软组织损伤的局限性肿胀不同。

3.患处畸形或异常活动: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外观变形,如成角、缩短或旋转。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如小腿中段反向弯曲是骨折的特异性表现,但需谨慎检查避免二次损伤。

4.骨擦音或骨擦感:移动骨折肢体时,断端摩擦会产生细微的咯吱感或声响,此体征需专业医生操作确认,自行检查可能加重伤势。

5.功能障碍或负重困难:下肢骨折时无法站立承重,上肢骨折则难以抓握或抬举。功能障碍程度与骨折严重性相关,但需排除神经损伤或肌腱断裂等情况。

疑似骨折时应立即制动患肢并用硬物固定,避免按压或热敷肿胀处。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延误处理可能导致愈合不良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