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反流性咽喉炎是如何引起的

2025.06.30 16:16

反流性咽喉炎由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黏膜、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压增高导致反流、饮食习惯不当诱发反流、肥胖或腹压增加促进胃酸反流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黏膜:胃酸含有强酸性物质,当反流至咽喉部位时,会直接损伤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咽喉黏膜较为脆弱,长期接触胃酸会导致充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进而出现咽部异物感、灼烧感等症状。

2.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下括约肌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结构,若其松弛或收缩力减弱,胃酸容易逆流至食管及咽喉。功能失调可能与神经调节异常、长期胃酸刺激有关,最终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生。

3.胃内压增高导致反流:胃内压力异常升高时,胃酸更容易突破贲门屏障反流至咽喉。常见诱因包括暴饮暴食、胃排空延迟或胃内气体过多,这些情况均可能增加胃内压,促使反流发生。

4.饮食习惯不当诱发反流:高脂、辛辣或过酸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同时延缓胃排空,增加反流风险。进食过快、餐后立即平卧等不良习惯也会使胃酸更容易反流至咽喉,长期如此易引发咽炎。

5.肥胖或腹压增加促进胃酸反流:腹部脂肪堆积或长期腹压增高如妊娠、便秘会压迫胃部,使胃内压力上升,胃酸更易反流。肥胖还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进一步加重反流症状。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及刺激性食物摄入,保持规律饮食。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腹压,餐后不宜立即躺卧,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若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评估并进行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