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脾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5.05.26 20:21

脾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影响运化、外感湿邪困阻中焦、劳倦过度耗伤脾气、久病体虚累及脾脏。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长期过食生冷、油腻或饥饱无常,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运化失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协调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输布。若饮食无度,脾胃负担加重,清气不升则腹胀泄泻,浊气不降则嗳气吞酸。脾失健运后,水湿内停,进一步形成痰饮或水肿,甚至影响气血生化,引发全身虚弱。

2.情志失调影响运化:忧思过度或长期抑郁,易使气机郁结,阻碍脾的运化功能。脾在志为思,适度思考有助于心神安定,但思虑过重会耗伤心血,并间接削弱脾气。气滞则湿停,表现为食欲减退、脘闷不舒,久之可能发展为痰湿体质。情志因素还可通过肝脾不和的病理机制,导致胁胀、腹泻等症。

3.外感湿邪困阻中焦: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侵袭脾脏。居住潮湿环境或涉水淋雨,湿邪从表入里,阻滞中焦气机。脾喜燥恶湿,湿浊内蕴则运化无力,出现头身困重、大便溏泄。若湿与热结,可形成湿热黄疸;若湿与寒并,则生冷痛泄泻。湿邪久留还会耗伤阳气,加重脾虚。

4.劳倦过度耗伤脾气:体力或脑力劳动超出承受范围,会导致脾气耗损。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过度劳累直接消耗气血,使肌肉失养、肢体乏力。长期熬夜或房事不节,亦会暗耗肾精,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形成脾肾两虚,表现为畏寒、五更泄泻。

5.久病体虚累及脾脏:慢性疾病或大病初愈,正气未复,常累及脾脏功能。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久病耗气伤血,脾失濡养则运化衰退。例如肺病日久,子盗母气,可见食少便溏;肝病传脾,则胁痛与腹胀并见。药物损伤或失治误治,也可能进一步削弱脾阳。

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病理过程中常涉及气血失调、水湿停滞等复杂变化。临床需结合具体表现,辨别虚实寒热,针对性调理以恢复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