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戊肝怎么检查

2025.08.22 16:41

戊型肝炎可通过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判断感染情况,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则可能为既往感染或恢复期。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2.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液或粪便中的戊型肝炎病毒核酸,直接确认病毒存在,适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毒载量监测,灵敏度高但可能受样本采集时间和方法影响。

3.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损伤程度,戊型肝炎患者通常表现为转氨酶显著升高,胆红素异常提示可能伴有黄疸,需动态观察指标变化。

4.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可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及周围组织情况,排除其他肝脏疾病,戊型肝炎急性期可能显示肝脏肿大或回声增强,但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5.病理学检查:肝穿刺活检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可见肝细胞水肿、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适用于疑难病例或需与其他肝病鉴别的场景,但因有创性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诊断戊型肝炎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急性期传染性强,应隔离治疗并加强个人卫生管理。孕妇、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需密切监测肝功能。避免生食或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