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怎样预防骨头坏死

2025.07.23 08:37

骨折后预防骨头坏死需及时就医固定、避免过早负重、保持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戒烟限酒减少血管损伤、均衡营养补充钙质。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固定:骨折后第一时间接受专业治疗至关重要。正确复位和固定能减少断端移位对血管的压迫,降低骨组织缺血风险。石膏或外固定支架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确保稳定性。定期复查影像判断愈合进度,避免固定失效导致二次损伤。

2.避免过早负重:骨折初期骨痂未形成时,过早承重可能挤压脆弱血管网,引发供血障碍。下肢骨折需严格拄拐辅助行走,上肢骨折用吊带保护。医生评估骨愈合强度后逐步增加负重,通常需6-12周过渡期。

3.保持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固定期间未受伤部位应规律活动,如肌肉等长收缩、关节屈伸,通过肌肉泵作用加速静脉回流。卧床者需抬高患肢并定时翻身,预防血栓形成。血液循环改善能为骨折端输送更多养分和氧气。

4.戒烟限酒减少血管损伤:尼古丁直接收缩血管,减少骨髓微循环血流量。酒精代谢产物干扰成骨细胞功能,延缓愈合。骨折后3-6个月内需严格戒烟,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避免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加剧缺血。

5.均衡营养补充钙质:每日摄入800-1200mg钙,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提供丰富钙源。适量补充磷、镁及蛋白质,如鱼类、坚果,有助于胶原基质形成。避免高盐饮食加速钙流失。

康复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颜色、温度及感觉变化,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加剧立即复诊。定期监测骨密度,尤其是老年或激素使用人群。心理调适同样重要,焦虑情绪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对血管的调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