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倾倒综合征是什么病

2025.01.07 17:53

倾倒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接受胃切除手术患者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在进食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这种综合征的发生与胃的储存功能丧失有关,导致食物快速进入小肠,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倾倒综合征通常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类型。早期倾倒综合征通常在进食后15到30分钟内出现,症状包括心悸、出汗、恶心、腹痛和腹泻等。这些症状是由于食物迅速进入小肠,导致小肠内渗透压急剧变化,进而引发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晚期倾倒综合征则通常在进食后1到3小时出现,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慌等。这是由于快速吸收的糖分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糖水平骤降。倾倒综合征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在管理倾倒综合征时,患者应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首先,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其次,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减少症状的发生。进餐时应保持坐姿,进食后避免立即躺下,以帮助食物更好地消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但应避免在餐中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倾倒现象。定期随访医生,监测症状变化,必要时可考虑药物治疗或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倾倒综合征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