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卒中是怎么引起的

2025.09.25 16:46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减少,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前者由血管阻塞导致,后者因血管破裂引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常见诱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血栓或出血风险。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血栓脱落,随血流阻塞脑动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血管病变。高脂饮食、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也会间接促进脑卒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占多数,通常由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多与高血压导致的血管破裂或动脉瘤有关,病情通常更危急。

预防脑卒中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和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遵医嘱服药至关重要。减少高盐、高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风险。突发剧烈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争取黄金救治时间。康复阶段需坚持专业指导,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以降低复发可能。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