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损伤肌张力怎么办

2025.08.11 14:18

脑损伤后肌张力异常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药物干预调节神经递质平衡、物理治疗缓解肌肉痉挛、中医针灸促进气血流通、心理疏导减轻紧张情绪。具体分析如下:

1.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通过被动关节活动、主动抗阻训练及平衡协调练习,逐步恢复受损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针对不同部位肌张力异常设计个性化方案,如痉挛型以拉伸为主,弛缓型侧重力量强化。水中运动利用浮力减少负重,更适合早期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引发痉挛加重。

2.药物干预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口服巴氯芬等药物可抑制脊髓过度兴奋,降低肌张力。局部注射肉毒素能暂时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导,适用于局部痉挛。用药需严格遵循剂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或肌无力等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需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3.物理治疗缓解肌肉痉挛:热敷或蜡疗通过升温扩张血管,减轻肌肉僵硬。功能性电刺激用低频电流诱发肌肉节律收缩,防止废用性萎缩。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避免异常姿势导致肌腱挛缩。治疗需持续进行,单次效果有限。

4.中医针灸促进气血流通:取穴以足三里、阳陵泉等为主,配合电针增强刺激。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状态。推拿采用滚法、揉捏法松解粘连组织,改善局部循环。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误伤神经血管。

5.心理疏导减轻紧张情绪:焦虑会加重肌张力异常,通过呼吸训练、音乐疗法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症状,营造放松环境。情绪稳定有助于提升其他治疗的效果。

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肌张力变化,调整方案。营养均衡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维持神经肌肉正常代谢。避免寒冷刺激或剧烈情绪波动诱发痉挛。睡眠充足有助于神经系统修复,夜间可使用支具预防足下垂。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