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b超是如何判断肝硬化的

2025.09.25 16:46

B超通过观察肝脏形态、表面、内部回声及血管变化等特征判断肝硬化。肝硬化时,肝脏体积可能缩小或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回声增粗增强且分布不均,门静脉增宽,脾脏肿大等表现均可提示肝硬化可能。B超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影像学检查,在肝硬化筛查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肝硬化在B超下的典型表现包括肝脏形态失常,右叶萎缩而左叶或尾状叶代偿性增大。肝脏表面呈波浪状或锯齿样改变,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可见结节状或不规则低回声区,提示纤维化和再生结节形成。门静脉内径超过13mm、脾静脉增宽、脾脏厚度超过4cm均支持门静脉高压诊断。胆囊壁水肿、腹水等间接征象也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多普勒超声可进一步评估门静脉血流速度及方向,若出现离肝血流或血栓,则提示预后不良。

B超诊断肝硬化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避免单一影像结果误判。早期肝硬化可能仅表现为回声轻度增粗,需与脂肪肝、慢性肝炎等鉴别。检查前应空腹8小时以减少肠道气体干扰,但严重腹水或肥胖患者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动态随访比单次检查更有意义,建议每3-6个月复查以监测并发症。若B超结果不明确,需联合CT、MRI或肝弹性检测提高准确性。超声医师的经验和技术对诊断可靠性至关重要,操作时需多切面扫查并留存图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