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如何用药

2025.03.07 20:05

心脏病用药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选择,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常见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这类药物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支架植入后的患者,但需注意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长期使用时需定期监测血小板功能和出血倾向,必要时调整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脏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和预防心肌梗死。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适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突然停药导致反跳性心绞痛或心律失常。对于哮喘和严重外周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常用药物有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后患者。这类药物可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咳嗽和高钾血症等副作用,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4.利尿剂: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液体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常用药物有呋塞米和氢氯噻嗪,适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使用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和钠水平,避免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长期使用需注意肾功能变化,必要时调整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5.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适用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类药物可迅速缓解胸痛,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头痛和低血压等副作用。长期使用需注意药物耐受性,必要时调整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心脏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药物作用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定期随访和监测药物效果及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