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肌肉萎缩应该怎么办

2025.09.11 19:33

肌肉萎缩应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保持均衡营养摄入、采用物理治疗手段、配合中医调理方法、定期复查调整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针对性康复训练:根据萎缩程度选择适宜运动方式,如轻度萎缩可采用主动关节活动,中重度需借助器械辅助。训练需遵循渐进原则,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负荷。水中运动能减少关节压力,适合下肢萎缩者。每日训练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肌肉疲劳。训练前后进行15分钟热敷或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2.保持均衡营养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每公斤体重1.2克,优先选择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适量增加坚果与深色蔬菜。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水分摄入每日2000mL以上。胃肠功能弱者可将食物打成糊状,分5-6次少量进食。

3.采用物理治疗手段:低频电刺激可激活休眠肌纤维,每周3次为宜。超声波治疗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每次10分钟。热疗蜡疗适用于关节僵硬伴随萎缩的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需暂停。物理治疗应与运动训练间隔2小时以上。

4.配合中医调理方法: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温通经络,隔日一次。推拿采用滚法、揉法放松挛缩肌群,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中药熏洗选用桂枝、红花等药材,水温不超过40℃。内服补阳还五汤需根据体质调整剂量。中医调理需持续3个月以上见效。

5.定期复查调整方案:每月测量肢体围度并记录肌力变化。神经电生理检查每季度一次,评估神经传导功能。血液检测关注肌酸激酶指标。方案调整需结合复查结果与主观感受,避免长期单一干预。

治疗期间需监测心肺功能,出现心慌气短立即停止训练。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康复进程,需保持心态平稳。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为宜,寒冷易引发肌肉痉挛。睡眠时间保证7小时以上,深度睡眠有助于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