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长期卧床防止肌肉萎缩的方法有什么

2025.09.15 22:25

长期卧床时防止肌肉萎缩的方法包括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使用电刺激疗法、调整营养摄入、保持适当体位变换、结合中医推拿针灸。具体分析如下:

1.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卧床期间肢体无法自主运动时,可由他人协助完成关节屈伸、旋转等动作。每日重复多次能维持关节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肌肉纤维退化。重点针对大关节如肩、髋、膝等,动作需轻柔缓慢,避免拉伤。

2.使用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神经肌肉,模拟运动信号触发肌肉收缩。适用于完全无法自主活动的状态,能有效减缓肌力流失。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调整电流强度与频率,避免皮肤灼伤或过度疲劳。

3.调整营养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豆制品补充肌肉合成原料,搭配维生素D和钙质强化骨骼。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避免因代谢紊乱加速肌肉分解。必要时采用流食或肠内营养支持,确保吸收效率。

4.保持适当体位变换:每2小时调整一次卧位,如仰卧、侧卧交替,配合软枕支撑关节生理曲度。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同时减少关节挛缩风险。体位摆放需符合人体力学,脊柱保持自然对齐。

5.结合中医推拿针灸:沿经络穴位按摩可疏通气血,改善局部营养供给。针灸刺激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肌肉组织修复。需由中医师辨证选穴,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

长期卧床者需定期评估肌肉状态,监测是否出现压痛或水肿。任何干预措施应循序渐进,突然增加活动量可能造成损伤。家属或照护者需学习正确操作手法,必要时寻求康复医师指导。环境温度宜保持稳定,避免受凉加重血液循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