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吃结核药肝受损怎么办

2025.09.25 16:46

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伤,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肝损伤是抗结核药物常见副作用,尤其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易引发转氨酶升高或黄疸。轻度损伤可通过保肝药物和剂量调整控制,重度则需暂停抗结核治疗,优先修复肝功能,待指标稳定后更换低肝毒性药物方案。

肝损伤程度决定处理方式。转氨酶轻度升高不超过正常值3倍可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服药,同步使用水飞蓟宾、甘草酸制剂等保肝药物,并每周监测肝功能。若转氨酶超过3倍或出现黄疸、乏力、厌食等症状,必须停用抗结核药,住院进行静脉保肝治疗。部分患者需改用二线抗结核方案,如贝达喹啉、利奈唑胺等,但需评估耐药风险。长期肝损伤未干预可能导致肝硬化,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治疗期间需严格禁酒,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高脂饮食和不明成分的保健品可能干扰药物代谢,需提前咨询医生。保肝药物不可自行滥用,过度使用可能掩盖真实肝功能指标。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部超声,尤其治疗前两个月需每周检测。合并乙肝或脂肪肝的患者应在抗结核治疗前评估肝病状态,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若出现皮肤瘙痒、尿液深黄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