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炎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2.03 11:23

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应激因素等。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凭借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损伤胃和小肠的保护性内膜。而且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多种酶和毒素,这些物质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在治疗方面,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法来根除幽门螺杆菌。

2.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另外,过度饮酒也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酒精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同时还能溶解胃黏膜的脂质成分,破坏胃黏膜的屏障。高盐饮食同样不利于胃部健康,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炎的发病风险。在饮食上应尽量保持清淡、规律,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可能会引发胃炎。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在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同时,也会抑制胃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等。当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被削弱,就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引发胃炎。如果因为病情需要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来减轻对胃的损害。

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胃体黏膜中的壁细胞当作外来病原体进行攻击。壁细胞能够分泌胃酸和内因子,当壁细胞遭到破坏时,胃酸分泌减少,同时内因子缺乏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这种类型的胃炎通常进展较为缓慢,但会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变。对于自身免疫性胃炎,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补充缺乏的物质如维生素B12等。

5.应激因素:严重的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等重大的应激状态下,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胃黏膜血管痉挛,使胃黏膜的血流量急剧减少,从而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同时,应激状态下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可能会增加,进一步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引发应激性胃炎。在应激状态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护胃黏膜,如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胃部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