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孩子有鼻涕擤不出来怎么办

2025.09.08 17:10

孩子有鼻涕擤不出来可以用热毛巾敷鼻部促进分泌物软化、按摩鼻翼两侧帮助鼻涕排出、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稀释黏液、保持室内湿度避免鼻腔干燥、抬高头部姿势减少鼻塞。具体分析如下:

1.热毛巾敷鼻部促进分泌物软化:将毛巾浸入40℃左右的温水中拧干,敷于鼻梁及两侧鼻翼处,持续5-10分钟。热量能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使黏稠的鼻涕受热软化,更易流动。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每日可重复2-3次,尤其适合鼻涕干结堵塞的情况。

2.按摩鼻翼两侧帮助鼻涕排出:用食指指腹轻柔按压鼻翼两侧迎香穴,顺时针画圈按摩1-2分钟。该区域分布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适度刺激可增强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促使分泌物向鼻腔后方移动,缓解堵塞感。动作需缓慢均匀,避免用力过度导致鼻黏膜损伤。

3.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稀释黏液:配置0.9%浓度的生理盐水,用滴管或喷雾器将液体注入鼻腔。盐水能降低鼻涕黏稠度,溶解结痂,同时冲刷掉附着在鼻毛上的灰尘和病原体。冲洗时头部稍倾斜,避免呛咳,每日1-2次,适用于各年龄段。

4.保持室内湿度避免鼻腔干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使环境湿度维持在50%-60%。干燥空气会加速鼻黏膜水分蒸发,导致分泌物变硬。湿润环境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的分泌功能,减少鼻涕黏附在鼻腔内壁的情况,尤其适用于空调房或冬季干燥季节。

5.抬高头部姿势减少鼻塞:睡觉时垫高枕头或调整床垫倾斜度,使头部高于胸部约15度。重力作用可使鼻腔内充血肿胀的血管减轻压力,同时促进鼻涕向咽部引流,缓解夜间呼吸不畅。注意避免颈部过度弯曲影响睡眠质量。

操作时需确保工具清洁,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发热、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病变。处理过程中动作轻柔,防止鼻腔黏膜受损出血。根据孩子年龄选择合适方法,婴幼儿优先采用热敷和湿度调节等非侵入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