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产后出血有事吗

2025.04.10 08:07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产后出血指的是在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剖宫产后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也属于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引发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产后出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通常由于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或产程过长等因素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影响其正常收缩。胎盘残留则是指胎盘组织未能完全排出,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产道损伤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急产或使用产钳助产时,可能导致宫颈、阴道或会阴部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等引起,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针对不同原因,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宫缩药物、手动剥离胎盘、缝合伤口或输注凝血因子等。

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需要多方面的注意。首先,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增加产后出血风险的因素,如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其次,分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尤其是高危产妇。产后应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风险。产妇在产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身体恢复。如果出现异常出血、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产后出血虽然危险,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