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缩脉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中医缩脉是指脉象表现为脉管收缩、细而紧的病理状态,多因寒邪侵袭或气血不足导致脉道失养所致。这一脉象常见于寒证、痛证或阳虚体质人群,反映机体正气与邪气交争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性代偿反应。中医通过切诊感知脉象的宽度、力度、速度等变化,缩脉作为八纲辨证中寒证的重要指征,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缩脉的形成机制与人体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寒性收引的特性可直接导致脉道拘急,表现为脉管变细、紧张度增高;气血两虚时,脉道失去充盈则呈现细弱无力的状态。临床常见三种典型表现,寒邪外袭可见弦紧而细的脉象,阳虚内寒多见沉细而迟的脉,血虚失荣则出现细弱无力的脉。古代医籍《脉经》将此类脉象归为阴脉,提示病位多在里、属寒、属虚。现代脉象缩脉对应的生理变化包括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缓及心输出量降低等。

辨识缩脉需注意排除生理性变异。冬季寒冷环境或情绪紧张时,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暂时性脉象收紧;运动员或长期体力劳动者脉象通常较为沉实,不可误判为病理性缩脉。切诊时应结合患者整体状况,观察是否伴随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腹痛拘急等寒证表现。治疗上,外寒宜辛温解表,内寒需温补阳气,血虚当益气养血。使用艾灸、温针等外治法时,需避开阴虚火旺体质。脉象变化具有动态性,应定期复诊观察脉象转归,避免单凭脉诊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