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低位小肠梗阻是什么意思

2024.11.07 15:03

低位小肠梗阻是指发生在回肠、回盲部及大肠近端的肠梗阻。

低位小肠梗阻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动力障碍等原因导致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患者常表现出明显的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呕吐出现相对较晚,且呕吐物可能含有粪样物质;腹胀较为严重,可遍及全腹;停止排气排便。还可能伴有腹部膨隆、肠鸣音亢进或减弱等体征。

低位小肠梗阻对患者的健康有较大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壁坏死、穿孔,引发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而且长时间的梗阻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引起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等并发症,使患者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在诊断方面,除了依据症状和体征外,还常借助腹部X线、超声、CT等检查来明确梗阻的部位和性质。治疗上,首先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保守措施,以缓解症状。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等严重情况,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对于低位小肠梗阻,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