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咽反射的检查方法

2025.06.30 16:16

咽反射的检查方法包括使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观察软腭上抬程度、检查悬雍垂是否居中、评估喉部肌肉收缩反应、注意有无恶心或咳嗽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检查时让受检者张口放松,用压舌板轻轻触碰咽后壁黏膜。正常反应为咽部肌肉快速收缩,出现恶心或呕吐反射。操作需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压舌板接触位置应选择咽后壁中线区域,避开扁桃体等敏感部位。检查前需向受检者说明过程,消除紧张情绪。

2.观察软腭上抬程度:嘱受检者发啊音时,观察软腭上抬幅度及对称性。正常情况两侧软腭均匀上抬,悬雍垂保持正中位。若出现单侧上抬受限或完全不能上抬,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损伤。检查时需注意照明充足,确保视野清晰。发音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疲劳影响判断。

3.检查悬雍垂是否居中:在安静状态下直接观察悬雍垂位置。正常悬雍垂应位于咽部正中线,无偏移或扭曲。检查时可配合压舌板轻压舌体,扩大观察范围。发现悬雍垂偏移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操作时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舌体受伤。

4.评估喉部肌肉收缩反应:通过触摸甲状软骨上缘感知喉部上提运动。正常咽反射会引起喉部快速上提,可清晰触及软骨移动。检查时手指需轻柔放置,避免施加压力。双侧对比观察更易发现异常。该方法适用于配合度较好的受检者。

5.注意有无恶心或咳嗽反应:观察轻触咽部时是否诱发保护性反射。正常应出现短暂恶心感或轻微咳嗽,但个体差异较大。反射缺失或过度亢进均属异常表现。检查前需询问既往有无咽喉敏感史。反射程度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检查环境需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外界干扰。操作前充分沟通,取得配合。动作规范轻柔,防止意外损伤。发现异常表现应记录具体特征。结果判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全面分析。器械使用前后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