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结石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7

胆结石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胆汁中的成分比例失调,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规律、肥胖、激素影响、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道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规律: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胆汁的分泌节律。当胆汁不能按时排放时,胆汁在胆囊内过度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就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预防胆结石应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尤其是要吃早餐,这样可以促使胆囊定时收缩,及时排空胆汁,减少胆汁在胆囊内的淤积。

2.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容易出现紊乱。一方面,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另一方面,肥胖可使胆囊的收缩功能受到影响,胆汁排空延迟。这就使得胆固醇等成分更容易在胆囊内沉积形成结石。对于肥胖者而言,控制体重是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有助于降低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3.激素影响:女性在孕期或服用某些含激素的药物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加,同时降低胆囊的收缩能力。这种激素变化导致胆汁成分和胆囊功能的改变,增加了胆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女性在特殊时期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激素药物使用,在孕期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和运动,以维持胆汁成分的稳定和胆囊的正常功能。

4.胆囊收缩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胆囊本身存在疾病,胆囊的收缩功能会逐渐减退。胆囊收缩功能不好,胆汁就不能有效地排空,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成分就容易沉淀形成结石。对于胆囊收缩功能减退的人群,要注意保护胆囊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可适当进行一些有助于胆囊功能恢复的运动,如散步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胆囊的异常情况。

5.胆道感染:胆道感染时,细菌会产生一些酶,这些酶可以使胆汁中的胆盐和卵磷脂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而且感染还会引起胆囊和胆管的炎症反应,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预防胆道感染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饮食卫生,避免肠道细菌感染胆道。一旦发生胆道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