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放射性肠炎便血怎么办

2025.02.10 17:35

放射性肠炎便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保留灌肠、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放射性肠炎便血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少渣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肠道负担。多补充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像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瘦肉、鱼类等,有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减轻便血症状。

2.药物治疗:可使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等,能起到收敛止血的作用。还可应用抗炎药物,例如柳氮磺胺吡啶,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同时,补充肠道益生菌,像双歧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从而缓解便血等症状。

3.保留灌肠: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部位。例如使用康复新液灌肠,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功效,能够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减少出血。这种局部用药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减轻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4.内镜治疗:如果便血较为严重,可考虑内镜下治疗。在内镜下可以进行止血操作,如电凝止血、注射止血药物等。内镜能够直接观察到肠道内的出血点,准确地进行止血处理,对于放射性肠炎引起的局部出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手术治疗: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且便血严重危及生命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肠段切除吻合术等,目的是切除病变肠段,从而达到止血和改善病情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