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黄药子会引起肝黄疸吗

2025.07.03 17:00

黄药子确实可能引起肝黄疸。黄药子作为传统中药材,含有薯蓣皂苷等成分,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或胆汁淤积,进而引发黄疸症状。临床观察和药理黄药子的肝毒性与其成分及代谢产物有关,严重时可发展为药物性肝炎。

黄药子引起的肝损伤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和代谢障碍相关。其活性成分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可能生成毒性中间产物,破坏肝细胞膜结构,抑制酶活性,影响胆红素代谢。胆红素排泄受阻后,血液中浓度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即肝黄疸。部分病例报告显示,服用黄药子制剂后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前期症状,随后出现黄疸,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

使用黄药子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超剂量或长期服用。肝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应禁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发现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等异常,立即停药并就医。黄药子不宜与肝毒性药物联用,煎煮时间过短可能增加毒性,建议由中医师辨证配伍以减轻副作用。日常储存需避光防潮,确保药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