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025.09.11 19:34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具体分析如下:

1.高血压: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血管壁承受过大压力,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血管破裂或堵塞的风险。脑血管在高压冲击下容易形成微小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能引发出血性脑卒中。持续高血压还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进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2.糖尿病:血糖过高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和微循环障碍。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风险显著上升。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更容易形成血栓。同时,糖尿病常伴随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多重危险因素叠加会进一步增加脑卒中发生率。

3.高脂血症: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时,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逐渐造成动脉狭窄或闭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会促进炎症反应,加剧血管内皮损伤。斑块破裂后可能引发急性血栓,阻塞脑部血流。高脂血症还会影响血液流变学特性,增加脑梗死的发生概率。

4.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尼古丁可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一氧化碳则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加重脑组织缺氧。吸烟还会激活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倾向,促使血栓形成。长期吸烟者的脑卒中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数倍,且被动吸烟同样具有危害性。

5.肥胖:体重超标常伴随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间接促进脑血管病变。内脏脂肪过多会分泌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硬化进程。肥胖者通常缺乏运动,血液循环减慢,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腰围过大是腹型肥胖的标志,与脑卒中的关联性尤为显著。减轻体重可有效改善血管功能,降低发病概率。

预防脑卒中需从生活方式入手,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指标,及时干预可显著减少疾病发生。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