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囊内结节状充盈缺损

2025.01.03 17:30

胆囊内结节状充盈缺损是一种在胆囊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异常表现,通常提示胆囊内可能存在占位性病变。

胆囊内出现结节状充盈缺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胆囊息肉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是胆囊黏膜向腔内突出形成的隆起性病变,多数为良性,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胆囊结石也可能呈现类似表现,尤其是结石较小且位置特殊时,在影像学上可显示为结节状充盈缺损。

胆囊腺肌症、胆囊癌等疾病也可能有此表现。胆囊腺肌症是胆囊壁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而胆囊癌则是恶性肿瘤,相对较为少见,但危害严重。对于胆囊内结节状充盈缺损的诊断,不能仅依靠影像学检查,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综合判断病变的性质。

在发现胆囊内结节状充盈缺损后,需要注意定期复查。如果是较小的、无症状的胆囊息肉或结石等良性病变,可密切观察其大小、形态等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入,以减少胆囊的负担。同时,要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若结节状充盈缺损在复查过程中出现明显增大、形态改变或伴有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