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检查

2025.09.15 22:25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检查包括疼痛与被动牵拉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筋膜室张力增高、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与被动牵拉痛: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剧痛,与损伤程度不成正比。被动牵拉受累肌肉时疼痛明显加剧,这是由于肌肉缺血导致的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疼痛性质为深部胀痛或撕裂样痛,镇痛药物难以缓解。

2.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可能出现感觉减退、麻木或针刺感,提示神经缺血性损伤。早期表现为感觉过敏,后期可发展为感觉丧失。检查时需对比健侧与患侧,轻触觉和两点辨别觉异常有助于判断神经功能状态。感觉异常的范围与筋膜室内神经走行分布一致。

3.肌力减退:肌肉缺血导致收缩功能障碍,表现为主动运动无力或完全瘫痪。早期肌力减退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肌力进行性下降。检查时需评估各肌群自主收缩能力,注意与健侧对比。肌力减退常伴随肌肉被动牵拉痛,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4.筋膜室张力增高:触诊受累骨筋膜室可发现张力明显增高,皮肤紧绷发亮,按压有硬结感或木板样硬度。张力增高是由于组织水肿和出血导致筋膜室内压力上升,触诊时需注意与健侧对比。张力增高程度与缺血严重性相关,是决定是否行筋膜切开减压的关键指标。

5.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虽然远端动脉搏动存在不能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但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血管受压或痉挛。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避免因脉搏正常延误治疗。检查时需对比双侧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注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骨筋膜室综合征进展迅速,延误处理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早期识别体征并动态监测是关键,一旦确诊需立即干预。避免抬高患肢或局部冰敷,以免加重缺血。临床检查需全面评估,不可依赖单一指标。及时减压可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术后需密切观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