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怎么回事

2025.03.13 14:19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指肠系膜动脉被血栓或其他栓子阻塞,导致肠道血液供应中断的一种急症。肠系膜动脉是供应肠道血液的主要血管,一旦发生栓塞,肠道组织会因缺血而迅速坏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种疾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常见原因是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或心脏瓣膜病,这些疾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肠系膜动脉,造成阻塞。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或外伤也可能导致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血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膜炎、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和实验室检查。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恢复肠道血流,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对于已经发生肠坏死的患者,可能需要切除坏死肠段。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一种高风险的急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一旦出现突发剧烈腹痛,尤其是伴有心脏疾病史或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因素时,应立即就医。医生在接诊时应高度警惕,避免误诊为其他常见腹痛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或胆囊炎。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高危人群,如心房颤动患者,应积极预防血栓形成,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以降低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