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老人眩晕症状怎么办

2025.08.01 08:56

老人眩晕症状可采取保持安静休息、调整体位避免突然动作、监测血压血糖变化、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安静休息:眩晕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选择安静环境平卧或坐稳,闭目放松,避免光线和噪音刺激。静止状态有助于减轻内耳前庭系统负担,缓解旋转性眩晕。保持头部固定不动,等待症状自然缓解,通常30分钟至2小时后会有改善。若伴随呕吐需侧卧防止误吸,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变化。

2.调整体位避免突然动作:起床或改变姿势时遵循三个30秒原则,即醒后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避免快速转头、弯腰或仰头等动作,减少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日常活动尽量缓慢,使用辅助扶手保持平衡,夜间床边放置矮凳便于起身时过渡。长期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增强平衡代偿能力。

3.监测血压血糖变化:每日定时测量晨起和餐后血压,记录波动情况。高血压患者注意药物依从性,避免血压骤降。糖尿病患者需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预防低血糖性眩晕。记录眩晕发作时间与测量数值的关联性,就诊时提供完整数据供医生参考。

4.补充水分防止脱水: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夏季或出汗多时增加至2000mL。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可适当加入少量食盐补充电解质。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限制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避免饮酒加重血管扩张。合并心脏病或肾病者需遵医嘱控制水量。

5.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反复发作或持续超过24小时的眩晕需尽早就诊,特别伴随头痛、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时立即送医。完善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鉴别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按医嘱使用改善循环药物或抗眩晕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眩晕期间应有人陪同防止跌倒,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饮食宜清淡,控制盐分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平衡训练。随身携带病历卡和急救药物,明确标注禁忌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