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按摩是不是一种习惯性

2025.06.27 17:23

中医按摩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疗法,属于习惯性医学实践的一部分。其理论基础源自中医经络学说,通过手法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操作规范,但并非机械重复的动作组合,而是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动态调整。

中医按摩的治疗原理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上,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能够激发经气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临床常见的手法如推、拿、按、揉等,都具有明确的操作要领和治疗指向。现代这些手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代谢废物清除。在慢性疼痛、运动损伤和亚健康状态调理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其疗效已得到部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进行中医按摩时需注意操作环境的温度适宜,避免受风着凉。施术者需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温暖,使用介质油防止皮肤损伤。禁忌症包括急性传染病、皮肤破损、出血性疾病及严重骨质疏松等特殊情况。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进行腹部按摩,孕妇腰骶部应避免强刺激。接受治疗后应适当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专业按摩师需要系统学习解剖学和中医基础理论,未经培训者不宜随意尝试治疗性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