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如何预防

2025.09.11 19:33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通过避免头部撞击、控制血压稳定、及时处理颅内损伤、减少剧烈运动、定期影像学复查等方式降低发生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避免头部撞击:日常生活中需加强防护意识,尤其是高风险职业或运动时佩戴头盔等保护装备。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可能引发硬膜下积液,因此需尽量避免跌倒、碰撞等意外情况。乘坐交通工具时系好安全带,儿童及老年人活动时需有人陪同。

2.控制血压稳定:高血压可能增加颅内血管破裂风险,进而导致积液形成。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需限制钠盐摄入、规律服药并监测血压变化。情绪波动较大或过度劳累可能引起血压骤升,需保持心态平和与作息规律。

3.及时处理颅内损伤:头部外伤后若出现头痛、呕吐或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硬膜下血肿等病变。早期清除血肿或减压可避免积液积聚。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压,加重病情发展。

4.减少剧烈运动:康复期间应避免跑跳、搏击等高强度活动,防止头部震动或二次受伤。可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冲击运动促进恢复。运动时注意环境安全,避免滑倒或撞击硬物。

5.定期影像学复查:外伤后需按医嘱进行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动态观察积液变化。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忽视复查,部分病例可能迟发性积液。影像结果可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

预防过程中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措施,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脑萎缩等基础疾病,需更严格防范。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