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措施有什么

2025.09.08 17:10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安静减少刺激、维持稳定体位避免头部晃动、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血压波动、提供营养支持促进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安静减少刺激: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需置于安静环境中,减少声光刺激及不必要的操作。避免频繁搬动或剧烈摇晃,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温箱内光线宜柔和,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疼痛刺激可能加重出血,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静措施。

2.维持稳定体位避免头部晃动: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度,颈部保持自然伸直状态。使用软枕固定头部,避免突然扭转或震动。更换体位时需轻柔托住头颈部,保持中线位。禁止竖抱或剧烈拍背,防止颅内压波动。

3.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每1-2小时记录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及瞳孔变化。出现呼吸暂停、抽搐或前囟膨隆需立即通知医生。关注体温变化,避免发热加重脑耗氧。使用监护仪持续观察,特别注意血压稳定。

4.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血压波动:静脉输液采用微量泵控制,速度不超过4ml/kg·h。避免快速扩容或使用高渗液体,防止突然血压升高导致再出血。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提供营养支持促进恢复:早期以肠外营养为主,逐步过渡到微量母乳喂养。吸吮力弱者采用鼻饲,每次喂奶量从5ml开始缓慢增加。喂养后观察有无呕吐或腹胀,必要时减少奶量。

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记录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及表现。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评估意识状态及肌张力变化,警惕后遗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