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半乳糖血症发病机制

2024.09.10 18:15

半乳糖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半乳糖代谢途径中相关酶的缺陷,导致半乳糖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半乳糖在正常情况下会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代谢。当其中的关键酶如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等缺乏时,半乳糖不能被正常代谢转化。半乳糖在体内蓄积后,会产生多种不良影响。一方面,半乳糖及其代谢中间产物可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尤其是对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眼睛等器官造成损害。例如,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导致肝功能异常;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可导致智力低下、惊厥等表现。另一方面,半乳糖的蓄积还会干扰其他正常代谢途径,影响机体的能量供应和物质合成等。

进一步扩展来说,半乳糖血症患者由于酶的缺陷,使得半乳糖的代谢受阻,这种代谢障碍不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器官或系统,而是会广泛地影响到全身多个部位。在肝脏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肝功能异常外,还可能出现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在眼部,可能导致白内障等病变。长期的半乳糖蓄积还可能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导致患儿生长迟缓、发育落后等。而且,这种代谢缺陷往往是先天性的,从出生起就存在,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其不良影响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半乳糖血症患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