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淋巴系统在中医里属于什么

2025.05.29 06:38

淋巴系统在中医里属于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与水液代谢相关的三焦范畴、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的脉道体系、与脏腑功能相连的脾肾管辖领域以及外邪传变的病理通道。具体分析如下:

1.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中,淋巴系统虽无明确命名,但其功能与经络中的孙络浮络相似,负责输布津液与卫气。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构成的主体网络下,淋巴管作为细微分支,承担着联络腠理、渗灌气血的作用。《灵枢》提到津液渗灌孙络即暗合淋巴循环,其物质输布功能与经络行气血而营阴阳的特性一致。

2.与水液代谢相关的三焦范畴:三焦作为决渎之官,主管水液运行与气化。淋巴液在中医视角下属于水谷精微的液态载体,通过三焦通道完成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代谢过程。当淋巴回流受阻时,中医多从三焦气化不利论治,采用宣通三焦法促进水液输布,如温病学派提出的通调水道即涵盖淋巴功能。

3.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的脉道体系:《黄帝内经》将脉分为血脉与气脉,淋巴系统更贴近气脉中运行卫气的部分。营卫学说认为卫气行于脉外,淋巴管作为脉道延伸,既参与卫气循行,又辅助津血互化。临床治疗淋巴水肿时,中医强调通脉导气,通过调和营卫恢复脉道通畅。

4.与脏腑功能相连的脾肾管辖领域:脾主运化水湿,肾司气化开阖,二者共同调控体液平衡。淋巴液生成依赖脾的散精功能,而回流动力与肾阳温煦相关。脾虚失运时常见淋巴回流障碍,表现为痰湿流注;肾阳不足则易发下肢淋巴水肿,治法多从健脾温肾入手。

5.外邪传变的病理通道:温病理论指出,疫邪可沿膜原-三焦途径内传,淋巴系统在此过程中充当病邪扩散的路径。湿热毒邪滞留淋巴时,会形成瘰疬痰核等病变,治疗需疏通膜原、透达郁热,如达原饮等方剂即针对此类病机。

中医对淋巴系统的认识呈现多维整合特点,既将其纳入整体气化体系,又结合病理变化动态分析。这种理论构建不依赖解剖定位,而是通过功能关联揭示其在生命活动中的特殊意义,为临床辨治提供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