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脱疽是怎么引起的

2025.08.28 15:54

脱疽是由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引发坏疽的病理过程。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寒冷刺激、外伤、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血液循环障碍是脱疽发生的核心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或炎症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血流减少,肢体远端供血不足。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加速动脉硬化,同时合并神经病变使局部感觉减退,容易因轻微外伤引发感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与吸烟密切相关,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导致血管痉挛和内膜增生。寒冷环境引起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缺血。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晚期出现皮肤溃疡、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预防脱疽需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管理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避免肢体受寒、外伤,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肤色改变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治疗包括扩血管药物、抗凝、血运重建手术等,严重坏疽需清创或截肢。定期检查血管功能,尤其是高危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