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月经过后小腹还有疼痛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月经过后小腹还有疼痛可能是由妇科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淤血综合征、肠道问题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如盆腔炎、附件炎等是月经过后小腹疼痛的常见原因。在月经期,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生殖系统防御能力减弱,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可导致小腹疼痛,常伴有白带增多、异味等症状。对于妇科炎症,需要就医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然后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在月经期间,异位的内膜也会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女性在月经过后仍会持续疼痛。这种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经血逆流、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诊断需要结合症状、妇科检查、超声检查以及腹腔镜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雌激素的分泌,从而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3.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导致的疾病。月经期间,侵入肌层的内膜组织也会出血,使子宫肌层扩张,引起疼痛。月经过后,子宫肌层的充血、水肿状态可能还未完全恢复,所以仍会有小腹疼痛的感觉。其发病可能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导致的子宫肌层损伤有关。患者除了小腹疼痛外,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而定,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减少子宫体积;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

4.盆腔淤血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盆腔静脉淤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长期站立、久坐、便秘等因素可能诱发该病。女性盆腔静脉数量多、壁薄,缺乏静脉瓣,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血液淤积。患者会感到小腹坠胀、疼痛,疼痛在月经前后或性交后可能加重。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妇科检查以及盆腔静脉造影等检查。治疗上,要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也可以使用药物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肠道问题:肠道问题也可能导致月经过后小腹疼痛,例如肠易激综合征、肠炎等。月经期间,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加上如果饮食不当,如吃了过多生冷、辛辣食物,容易引发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常伴有腹泻或便秘等排便习惯的改变,肠炎患者则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肠道问题,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就医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止泻药、抗感染药物等。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如果月经过后小腹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