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2025.01.15 14:1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脑部外伤、老年人脑萎缩、抗凝药物使用、酒精滥用以及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脑部外伤: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常是由于头部受到外伤所引起的,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导致血肿的形成。外伤后,血管破裂,血液逐渐积聚在硬脑膜下,形成血肿。由于血肿发展缓慢,症状可能在外伤发生数周甚至数月后才显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

2.老年人脑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脑组织会逐渐萎缩,脑室增大,脑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增大。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使得血管更容易受到牵拉,增加了血管破裂的风险,从而导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老年人常常表现出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3.抗凝药物使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凝固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出血。即使是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引起较大的出血,形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这类患者常常在出血后出现头痛、呕吐、神志不清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4.酒精滥用:长期酗酒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影响血液的凝固机制。酒精也可能导致外伤的发生,增加脑部受伤的风险。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在酗酒者中较为常见,患者可能表现为意识障碍、情绪波动等症状。

5.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壁的脆弱性增加,易发生破裂出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在这些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可能导致头痛、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了解其症状及成因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