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皮肤接触梅毒感染怎么办

2025.09.25 16:46

皮肤接触梅毒螺旋体后存在感染风险,需立即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病可能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破损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病原体也可能导致感染,尤其当接触部位存在微小伤口时风险更高。

接触后应第一时间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接触部位,持续冲洗至少5分钟以减少病原体残留。随后使用碘伏或75%酒精对局部消毒,阻断螺旋体活性。即使未发现明显皮肤破损,仍建议在24小时内前往医院感染科或皮肤性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评估暴露风险。若确诊为高风险暴露如接触梅毒患者体液或皮损分泌物,通常需预防性注射苄星青霉素,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阻断手段。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等替代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后续需密切观察接触部位是否出现硬下疳无痛性溃疡或全身皮疹等梅毒典型症状,潜伏期通常为2-4周。即使无症状,也应在接触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血清学检测如TPPA和RPR试验,确保完全排除感染。期间避免任何形式的性接触直至确认未感染,防止潜在传播。日常需保持皮肤屏障完整,接触可疑污染物时佩戴防护手套。所有检测结果应由专科医生解读,切勿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早期梅毒通过规范青霉素治疗可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