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2025.09.11 19:33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提供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或呕吐,易引发呼吸道阻塞。护理时需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必要时使用吸痰设备,确保氧气供应充足。若出现呼吸衰竭,需立即配合医疗人员实施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等表现,需及时报告医生。体温异常可能提示感染或中枢性高热,需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干预。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颅脑损伤后易出现尿崩症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导致钠钾紊乱。需严格记录出入量,定期检测血生化指标。补液时避免过快或过量,防止加重脑水肿。

4.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需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保持肢体功能位,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避免肌肉萎缩或深静脉血栓。留置导尿管者需定期消毒,减少尿路感染风险。

5.提供心理支持:意识清醒的病人可能因头痛、眩晕或恐惧产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耐心解释病情,鼓励配合治疗。家属参与沟通可增强病人安全感,必要时联系心理专科协助疏导。

护理过程中需根据病情调整方案,避免剧烈搬动头部,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出现瞳孔不等大或意识恶化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医疗措施。康复阶段需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