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刮痧出红色的斑点痧是什么原因

2025.09.02 16:43

刮痧后皮肤出现红色斑点痧,主要是由于外力刮拭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渗至皮肤表层形成的淤血反应。这种反应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痧象,通常与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有关,是刮痧疗法常见的生理性表现。

刮痧过程中,刮板对皮肤施加的压力会使表层微循环受到刺激,毛细血管通透性暂时增加。当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或存在代谢废物堆积时,刮拭会加速淤积的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形成红色或紫红色斑点。颜色深浅与体质、淤堵程度相关:健康者可能仅出现淡红痧痕且消退较快,而气血瘀滞严重者可能出现深色痧斑并伴有酸痛感。中医认为,出痧是邪气外排的表现,但现代医学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机械性刺激引发的血管反应。

刮痧后需注意避免受凉、吹风,24小时内不宜接触冷水或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局部淤血。皮肤破损、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病或体质虚弱者不宜刮痧。出痧后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通常3-7天可自行消退。若痧斑颜色异常发黑或长时间不褪,可能提示潜在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师。刮痧力度需适中,过度追求出痧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反而影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