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叫菌痢性疾病

2025.01.14 15:28

菌痢性疾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特点包括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发热等。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菌痢患者常出现腹痛症状,多为左下腹或脐周疼痛。这是由于痢疾杆菌侵袭肠道黏膜,引发肠道炎症反应,刺激肠道神经末梢所致。炎症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从而产生疼痛感觉。

2.腹泻:频繁腹泻是菌痢的典型表现。痢疾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破坏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同时刺激肠道加速蠕动,使得肠道内容物快速通过肠道,从而引起腹泻。

3.里急后重:患者有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却很少。因为痢疾杆菌主要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此处的炎症刺激直肠壁的神经感受器,不断向大脑传递排便信号,而实际上肠道内并没有太多粪便可排出。

4.黏液脓血便: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脓血。痢疾杆菌引起肠道黏膜的溃疡和炎症,黏膜受损后会分泌黏液,同时炎症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黏液与粪便混合排出,形成黏液脓血便。

5.发热:菌痢患者往往伴有发热症状。这是机体对痢疾杆菌感染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

菌痢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以预防菌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