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铜蓝蛋白偏低会遗传吗

2024.08.06 09:45

小儿铜蓝蛋白偏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病症。铜蓝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运输铜离子、抗氧化和调节铁的代谢等。小儿铜蓝蛋白偏低通常与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有关,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意味着疾病的发病与遗传基因有关。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由于铜蓝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铜蓝蛋白的合成和功能受到影响,使得铜离子在体内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导致铜在肝脏、神经系统等器官中过度积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意味着患者需要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异常基因才会表现出病症。如果父母双方都是携带者,子女有25%的几率患病,50%的几率成为携带者,25%的几率完全正常。

小儿铜蓝蛋白偏低的遗传风险较高,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是由遗传因素引起。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铜蓝蛋白偏低,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营养不良等。在这些情况下,遗传因素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可以治疗的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干预和基因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驱铜药物、抗肝纤维化药物、护肝降酶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等来减轻症状和改善预后。饮食干预方面,患者需要限制高铜食物的摄入,如甲壳类、坚果、巧克力、猪肝等,同时增加含铜较少的食物,如精米、精面、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肉类等。

小儿铜蓝蛋白偏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尤其是与肝豆状核变性相关的病例。了解家族遗传史、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发病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可能的遗传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