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急性胆囊炎致病菌如何治疗

2025.03.06 10:21

急性胆囊炎的致病菌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的使用,同时结合手术干预和综合管理。急性胆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等。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在急性胆囊炎的早期阶段,抗生素治疗是首要措施。根据临床指南,经验性抗生素的选择应覆盖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甲硝唑等。对于重症患者或存在耐药风险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除了抗生素治疗,手术干预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并发症如胆囊穿孔或脓肿的患者,胆囊切除术通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手术时机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早期手术发病后72小时内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并缩短住院时间。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经皮胆囊造瘘术可作为临时性治疗措施,以引流感染胆汁并缓解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以及影像学变化。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疼痛并给予营养支持。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道梗阻的患者,可能需要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进行取石或引流。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需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用药以减少耐药性风险。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综合管理策略,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