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2025.08.15 17:14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或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良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通常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不良生活习惯等。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的斑块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心脏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坏死。脑部供血不足则可能引发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表现,甚至导致中风,造成严重的后果。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在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饮食方面,应选择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消费。同时,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有家族病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专业的健康评估和筛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综合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医学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