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什么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2025.07.21 09:03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利用低温等离子能量精准消融病变组织,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骨科等领域。该技术通过电离导电介质产生等离子体,在40-70℃低温下切断分子键,实现组织减容或切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常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慢性鼻炎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在影像引导下将等离子刀头置入目标区域,通过射频电场使周围介质形成等离子薄层。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运动,动能转化为热能,使组织在低温下发生分子崩解。不同于传统电灼或激光,等离子能量可控制在黏膜下2-3mm深度,有效保护周围健康组织。术后创面形成蛋白凝固层,能减少炎症反应,促进黏膜再生。临床数据显示,该技术可使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3天疼痛缓解率达80%以上,鼻甲肥大患者通气改善率超过90%。

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急性感染期患者不宜采用。术前需完善影像学评估,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术中注意控制能量输出,过度消融可能导致组织坏死或瘢痕狭窄。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鼻腔手术者需定期冲洗防止粘连。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水肿或轻微出血,通常3-5天自行缓解。长期随访显示,规范操作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3%,但存在个体差异,需结合术后康复训练。